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20 行业动态 20

低温奶正在“解冻”

时间:2025-03-27 05:29:46  来源:bob客户端

  消费需求的变化正在改变着行业的产品结构,“低温冷冻”似乎成为一种更健康的消费标识为大众所接受、推崇。细分到乳制品领域,慢慢的变多的消费者将常温奶换成了低温奶、常温奶制品零食换成了低温奶酪棒……

  整个低温冷冻食品市场迎来快速地发展,吸引了行业上下游纷纷加码布局该领域。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一种现象,或是说不少人的“心理认知”——低温的“优越感”相比常温似乎更强。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乳制品领域。

  虽说在产品结构上,目前国内乳品消费仍以常温奶为主。但随着时下人们对健康品质消费需求的提高、冷链设施和技术的逐渐完备,以及认知度的日趋成熟,新鲜度和营养价值更高的低温巴氏鲜奶成了增速极为明显的一个细分品类。各企都在加码低温奶领域。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中国牛奶市场亟需提振之力,多家乳企先后成立,并开始引进灭菌乳生产技术和设备。由于整体技术条件有限,通过巴氏杀菌法制成的低温奶,也就是鲜牛奶,短暂成为乳制品市场的主流。

  很快,UHT灭菌技术的引进让常温奶生产成为现实。由于常温奶没有低温运输条件的限制,且价格较低、方便贮存,因此很快俘获消费者喜好成为他们日常更愿意选择的乳制品品类,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挤压、甚至取代了低温奶的江湖地位。

  如今,乳制品行业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消费者健康观念的改变,人们更加重视健康和免疫力的提升,对低温奶的需求也实现了增长,曾经被搁置在角落的低温奶再次被抬上桌,加之冷链技术的成熟和设施的完善,低温奶在运输和存储方面的发展压力得到缓解。

  低温奶的需求正在进一步释放,需求推动供给,乳企们应需发力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不断引入新技术,提高低温牛奶的品质、口感、保质期,叠加冷链技术的发展,低温牛奶实现全渠道稳步增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天猫、京东、抖音平台2024年第一季度低温牛奶销售额分别同比上升24%、6%、12%。另据凯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国低温鲜奶渗透率从2018的18%上升至2023年的39%。

  凯度消费者指数北方区总经理赵晖曾表示,低温鲜奶凭借天然的健康属性,在液奶中地位逐渐重要。消费者更青睐具备鲜活营养元素的产品,购买渗透率呈现增长趋势。

  明星赛道从来不缺逐鹿者。当低温食品成为当代消费者日常必不可少的饮食存在,品牌们也应需发力,以新一代人群喜爱的方式与他们沟通,誓要竭尽毕生之力抢夺年轻人的冰箱一角,打赢这场低温市场争夺战。

  在低温奶市场上,不管曾经是否立足于低温奶赛道,几乎所有的乳企,都开始重视低温奶品类。大厂们凭借着自身既有的优势近几年陆续推出了多款低温奶产品,抢滩新高地;地方知名乳企如光明、新乳业等则是借势而为,频繁研发新品、扩大物流运输范围。

  纵观整个低温奶市场,蒙牛旗下有每日鲜语、现代牧场;光明旗下有优倍、致优;新乳业旗下有今日鲜奶铺、24小时;君乐宝旗下有悦鲜活;认养一头牛旗下有吨吨奶、低温娟姗奶等,以及雀巢中国的A2β-酪蛋白鲜牛奶,简爱的父爱牧场鲜牛奶等新晋品牌。

  此外,罗森、7-Eleven等品牌便利店以及盒马、奥乐齐、叮咚买菜等大型商超中,自有品牌的低温鲜奶也正在进行低温乳品消费市场“攻城略地”。

  当然还有和低温鲜奶不分伯仲的低温酸奶,比如,从低温酸奶衍生出的“酸奶碗”吃法在年轻人群体走红后,各企也紧跟潮流,推出上为谷物果干、下为低温酸奶的拌酸奶产品,如乐纯的翻乐碗、卫岗的整谷专家、吾岛的格兰诺拉......在购物平台搜索之后显而易见,多数产品的销量都达到了万份以上。

  如今,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技术研发端的突破、产品创新上的拓展、渠道端的布局与完善.....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快速地发展以及品牌们创新力的极致彰显,低温奶时代一触即发。

  未来已来,市场迅速扩容的大背景下,整个行业显然还积蓄着更为旺盛的生命力等待释放。目前,成熟市场例如华东地区,以上海为标杆,不断下沉市场,同时利用高端产品打开天花板;此外,西南、东北、华中、华北地区的低温奶消费有望加速,且这些地区奶源相对充裕,大型低温奶乳企的运作经验比较丰富、抢占增量市场成功概率较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铁饭碗”要变成“塑料碗”了!这三大岗位被移出事业编,铁饭碗成“合同工”,很多人还不知道……

  分享食品资讯与新品情报,报道餐饮企业动态。立足行业观察者立场,倡导餐饮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杨瀚森21+9 洛夫顿遭驱逐&13+4+4+5失误 青岛力克上海取5连胜

上一篇: 春运保鲜:一箱牛奶背后的物流革命与心灵共鸣

下一篇: 最新职业数据!估计2024年纯牛奶职业商场规模有望打破4387亿元同比增加11%「图」